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>> 申论资料 >> 热点时评

2017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加分“神器”:万用“引”力

发布:2016-04-11 00:00:00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  作文的论证基础在于充分的论据,其中名人名言自然是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的绝佳论据。引言论证方法的写作方法非常简单,就是用古今中外的“重量级”名人的言论,作为论证观点的依据,可以广泛应用于文章的开头、过渡段、引证段、分析论证段或结尾中。但是,广大考生苦于背诵引言压力大,难以运用到作文当中。如何能够找到通用于各类文章中的引言呢?下面四川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来介绍一下万用引言的选择方法,更多四川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2016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
  一、万用“引”——“改革”
  千篇一律的“改革开放以来”,实在令阅卷人乏味。恰当引用古今的“个性”名句,不仅能够快速引出主题,还能提起阅卷人阅读试卷的兴趣,有效提高申论成绩。那么在开头选择哪类名言积累比较好呢?以不变应万变的名言类别——“改革”。但是,此“改革”并非改革开放,而是“深化改革”。本届政府最为重视改革,从大部制改革到国企改革,从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到经济体制改革,在万变的世界形势中,中国不变的对策——还是改革。从中不难看出,改革类的名言是适应范围最广的名言。
  二、万用“引”——“人”
  选好类别,就要选名人。无论古今中外的名人必须严格符合公务员录用标准中对于道德要求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、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、具有积极正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、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和普世价值观、是社会先进文明的代表。
  在古代先贤中,应选择积极上进的学术流派、文人和作品,例如,儒家、法家等;鬼谷子、孙膑、荀子等;《三国志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。摒弃消极避世、荒诞古怪的古代文人或作品,例如,庄子、柳永、温庭筠等;《聊斋志异》等。
  在现代人中,应当选择国家领导人、著名专家学者、行业突出贡献者、劳动模范、道德模范、各类主流媒体评选出的“最佳”人物。选择这些人的好处在于,无需进行思想道德评价,就可以直接引用。同时,此类名言也容易搜集,一般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都会有此类人员的言论,选择一、两句作为备用即可。
  在外国人中,无论古今,需要注意的是,可以适度选择积极正面的文学家、体育名人和艺术家作为引用对象。尽量避开政治家和军事家,谨慎选择经济学家,避免资本主义、唯心主义和宗教理论。即使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要慎重选择,避免与国家理念不同的人出现。切记不要把娱乐性较强的明星作为名人引用。
  三、万用“引”——“言”
  (一)古代名言
  古文的语言精炼优美,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。同时,古文需要翻译为白话文,这就可以进行多种不同角度的诠释,与多种类型的主题相融合。在古文中,“改革”的名言最为经典的莫过于《易经》。可以选择其中的一、两句作为古文积累。
  例:《易经》在《革》卦中指出,“君子以治历明时。天地革而四时成。”意思是,君子应修订历法以阐明天时的变化;天地不断变革,四季形成。时代变迁,社会变革,也是如此。明确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,才能让社会风气和社会习惯顺乎天而应乎人。
  (二)近现代名言
  近现代名言,多数为现代汉语,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出改革的特色,但是,也因为现代汉语比较直接,名言之后必须有过渡句,体现出名言与主题当中改革的内容之间的联系。为了更好的应用关于考试,建议在名人选择中,尽量选择国家领导人刚刚提出的改革方面的新要求、核心媒体的言论或者不常见的名人。最好是国家领导人引用古文并作出指示。
  例:注:在“……”处填充与材料中的时代背景,作为过渡句,直接引出主题。
  “愈艰难,就愈要做。改革,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。” 鲁迅的一句话导出了深化改革的攻坚性、危险性。各种利益在其中交织,因此,……中也体现出亟待改革攻坚的难题。面对这些难题,李克强总理指出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,但古人说‘吾道一以贯之’,只要我们锲而不舍,假以时日,必有成效。”
  然而,引言虽好,也不能“贪笔”。引言要恰当、适度、酌情。所谓恰当,就是要结合文段的主题和文章的立意添加引言。所谓适度,引言的数量不宜过多,三句及以下即可,避免增加考前复习压力,规避“狗尾续貂”的牵强引用。所谓酌情,对于备考压力较小的学员可以视情况使用。不建议在学习初期、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时使用引言加工方式。通用版引言,也是要准确记住引言的每个字、作者、身份、所处时代等信息。因此,建议在完成二、三篇常规作文之后,在文章内容上需要有所提高时,选择使用引言加工方法。
  最后,四川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以小诗一首帮助你记忆万用“引言”的选择用法:
  万用“引言”属改革,积极向上唱红歌,古今中外加政策,恰到好处登高阁。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相关问题相关问题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CopyRight 2023 http://www.scgwy.org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-12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