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考言语理解十大关键问题,收藏!
行测考点范围很广,一般包括政治、法律、经济、人文、地理、科技、生活等方面,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。四川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,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。更多四川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:202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教程(点击订购)。
  考前超全大盘点,言语理解十大关键问题,梳理清楚,考场遇到再也不怕了,赶快收藏吧!
  一、关联词语
  1.转折关联词——转折之后是重点
  标志词:其实、实际上、事实上、但是、可是、然而(而)、当然、却、不过。
  2.递进关联词——递进之后是重点
  标志词:而且、也、还、更、甚至、尤其、重要的是、关键的是、核心的是。
  3.因果关联词——主旨句通常在结果,倒装因果强调产生结果的原因
  标志词:因为…所以…、之所以…是因为…、故而、因此、可见、总而言之、导致、造成、致使、使得。
  4.条件关联词——必要条件是重点
  标志词:只有…才…、除非、唯有、必须、应当、应该、需要、亟须。
  5.并列关联词——正向并列全面概括、反向并列重点在肯定的一方
  标志词:此外、另外、同时、再说、并且、加上、既…又…、一边…一边…、有的…有的…、不是…而是…、是…不是…。
  二、行文脉络
  1.总-分-总:
  标志:提出问题—分析问题—解决问题/提出观点—解释说明—重申观点
  用法:观点句/对策句(解决问题)是重点
  2.总-分:
  标志:提出观点—解释说明/提出观点—举例论证
  用法:观点句是重点,通常在首句
  3.分-总:
  标志:列举现象—提出观点/列举现象—解决问题
  用法:观点句/对策句(解决问题)是重点,通常在尾句
  4.分-总-分:
  标志:背景/援引等—观点/对策—举例/反面论证/原因等
  用法:观点句/对策句(解决问题)是重点,通常在中间
  5.分-分:
  标志:并列关联词/句式、标点符号(分号)等
  用法:提炼共性或全面概括
  三、意图判断
  1.言外之意类:提出问题找对策;把握观点引申义;故事寓言寻启示。
  2.言内之意类:主旨化的意图判断题:匹配观点/对策句。
  四、标题选择
  1.新闻简讯类:精简压缩导语。
  2.说明文类: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范围。
  3.议论文类:把握文段论点(观点或对策)。
  4.散文游记类:重概括总结,兼顾趣味性。
  五、态度理解
  1.明确观点:抓观点引导词:我认为、我觉得、依我看、笔者认为。
  2.隐含观点:抓表达倾向:褒贬词汇、标点符号、反面论证、援引观点等。
  3.没有观点:客观陈述现象,多引用别人观点,无主观性评价,选择无观点选项。
  六、细节理解
  1.细节对比:注意选项中数量、概念、语气、逻辑、时态的描述。
  2.细节查找:原因查找/目的查找等。
  七、语句理解
  1.代词指代:指代就近原则;话题一致原则。
  2.词语理解:定位原文,结合语境,瞻前顾后,借助标志,匹配选项。
  3.语句理解:结合上下文语境,把握语句含义。
  八、语句排序
  1.看选项,定首句:少数服从多数原则+首句原则
  2.看关联,排顺序:时空顺序、重复话题、逻辑关系、代词指代、关联词等。
  九、语句填空
  1.居首类:归纳概括全文,推断首句观点。
  2.居中类:前后兼顾,承上启下。
  3.居末类:归纳概括全文或衔接就近语句。
  十、下文推断
  1.话题一致:下文与文段尾句话题或最后一个话题保持一致。
  2.倾向一致:下文与尾句或文段感情倾向保持一致。
  3.行文脉络:下文与尾句或文段保持一致的行文脉络。 
 更多四川公务员行测技巧与方法扫码获取
更多四川公务员行测技巧与方法扫码获取
四川公务员快速提分手册(点击订购)
上架啦!
快速掌握出题规律,提炼解题技巧,强化提升10%的解题时间

为助力考生直击快速上岸,配套还赠送模拟卷+课程+练习  
 更多公务员行测技巧,扫码回复“咨询老师”
更多公务员行测技巧,扫码回复“咨询老师”


 点击分享此信息:
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       相关文章
相关文章
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