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练习优选(10.5)

四川公务员行测题量较为稳定,全部为选择题题型,共计100题,分值100分。考察内容为常规五大题型,包括常识判断、言语理解与表达、数量关系、判断推理、资料分析五大部分,各小题型略有变动。

四川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间120分钟,100道考题,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仅有一分钟,这给考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。但仔细分析历年真题你会发现,四川省考虽然题量很大,但都不是很难的题目,旨在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思考、推理、解题能力。历年四川省考均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,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和组织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。需要复习的考生可借鉴参考:2025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教程(点击订购)。下面四川公务员考试网就行测科目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。

接下来完成1-3题!
1.农村家长陪读是乡村教育长期存在的现象。家长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,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。学校只知道有很大比例的家长陪读,却缺乏对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的考虑,只知家长陪读方便学校通知家长开会,更何况政府和社区。很多乡村陪读家长的日常生活,就是接送孩子,买菜做饭,无事时集中在一起聊天,比各家孩子学习成绩如何。陪读生活枯燥乏味,陪读家长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,这也增加了乡村教育的升学焦虑。
在这段文字中,作者认为:
A.陪读不应该被提倡
B.社会应关注陪读家长群体,发挥好他们的作用
C.陪读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
D.陪读利于拉动消费
2.在古典传统里,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。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。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。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,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,像钟、磬、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,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。
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:
A.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
B.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
C.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
D.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
3.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,小月定为29天,一年有12个月,即354天,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,怎么办呢?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,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。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,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。
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:
A.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
B.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
C.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
D.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
参考与解析
1.【答案】B。
解析:文段首先指出农村家长陪读现象长期存在,学校、政府、社区却没有考虑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;然后进一步说明乡村陪读家长的生活枯燥、乏味,导致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,从而增加了乡村教育的升学焦虑。由此可知,“呼吁更好地发挥陪读家长的作用”应是文段强调的重点。A、C两项,文段虽提到了陪读的弊端,但陪读现象的存在有诸多现实原因,陪读的作用并不能一味否定,排除;D项的“拉动消费”无中生有。故本题选B。
2.【答案】B。
解析:文段首先介绍了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,因此和谐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多样性的认同,接着举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例子,说明不同的乐器才会奏出动听的音乐。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和谐的前提是多样性。B项与之最为接近,当选。
A项,和谐的起源文段未提及,排除。
C项属于文段的一个方面,但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,排除。
D项,“音乐”扩大了范围,文段说的是“中国古代的音乐”,且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仅为文段举例说明的内容,排除。
故本题选B。
3.【答案】D。
解析:材料分为两部分,首先提出阴阳历差异的问题,然后阐明中国古人对阴阳历差异的调和之法。D项符合文意。A、B两项分别谈论的是“闰月的设置”和“中国古代历法的地位”,偏离主题;C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。故本题选D。



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